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企业 >

“上四休三”“混合办公”会成趋势吗?专家:全球尚未形成一致趋势

时间:2023-06-17 09:57 来源:未知作者:小柒

  编者的话:近日,关于“每周能否多休一天假”的讨论活跃于社交媒体,亦有部分企业积极尝试,开展“上四休三”“混合办公”的尝试。率先尝试的企业是在顺应新潮流,还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试验?全球趋势如何?职场“打工人”距“上四休三”还有多远?

  “吃螃蟹”的企业: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日前,一条关于“倡导‘上四休三’的老板后悔了”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这家号称国内首家探索“上四休三”的公司,曾因“每周三带薪休假”“假期调休不补班”等言论冲上热搜,甚至引发应聘高潮。《环球时报》记者联系采访到公司创始人易北,他坦言自己的公司确实遇到诸如个别员工因缺乏自驱力而“去混”的情况,但更多员工将被动工作的模式转为主动工作。因此,易北不认为这是“上四休三”工作制度的问题,并表示将坚持,“除非公司倒闭,否则不会放弃‘上四休三’。”

  《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周三也休”的公司创始人易北今年27岁,公司主营业务为短视频账号运营、文案策划等营销性质的泛娱乐产品,正式开业于今年5月,目前有员工20余人,全部是“00后”。正因如此,“上四休三”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以及其高调宣传是否涉及炒作等也遭到部分网友的质疑。

  资料图

  无独有偶,“考研名师”张雪峰日前也宣布,其公司“峰学蔚来”将从8月1日起实行四天工作制,工资不变。“峰学蔚来”的工作人员此前回应记者称,“上四休三”是对员工在高考季辛苦付出的补偿,薪水不会因此变化。“上四休三”并非短期调整,会长期实施。

  事实上,如何突破“双休”制度、采取“混合办公”来提升员工幸福感、降低通勤及办公成本在国内已有更具规模的尝试。2022年初,携程高调推出“3+2”混合办公模式,称全体员工都可在公司办公3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远程办公2天。作为“混合办公”的大力倡导者,携程创始人及前CEO梁建章认为,该制度将是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多赢,有助于减少交通堵塞,缓解大城市高房价和地区间差异。此外还有利于家庭和谐、女性职业发展和提高生育率,或将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来自高层的设想与政策落地之间存在着差距。“虽然公司层面已确立混合办公制度,但需要由每个部门按需落实执行,这与部门领导的执行理念高度相关。以我所在的部门为例,每周的5个工作日其实都需要打卡。”曾在携程工作的员工艾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也有部分同事和领导担心影响同事关系、团队管理的沟通效率等。此外,不是所有工作类型都适合混合办公的模式,“个人感觉程序员比较适合混合办公。但如果需要与外部对接,不管人在哪里,都不能耽误和沟通进展。”近期,部分网友爆料,携程已推行一年有余的“3+2”混合制办公“似已取消”,但未得到携程官方证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整体而言,“上四休三”及“混合办公”还是国内企业的个别现象。“主要的原因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强相关。虽然中国当前的GDP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但是我们离全面现代化还有一定距离,当下阶段还需要加倍努力工作。”

  “30年后,当技术更加进步的时候,人们会回首过去并惊奇地想,怎么会有办公室这种东西。”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曾经这样说。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受访者都认为,不管是“3+2”混合办公还是“上四休三”这样的模式都离他们很远。在一家外企担任项目经理的奈飞告诉记者,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团队面对面会让她更有安全感。艾伦也称,当下阶段他还是倾向于选择“努力奔跑”,因为“个人的发展阶段都不一样,未富先老的担忧,让我不敢停下来”。

  全球扫描:趋势尚未形成

  全球范围内,“上四休三”“混合办公”等模式在多国都有不同形式的尝试,但其效果及现状却迥然不同。

  在英国,“上四休三”已由一场实验演变为一场风潮。2022年6月到12月,英国7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与了“四天工作制”的试验。员工的工资不会受到工时减少的影响,但他们也必须保障为公司提供100%的工作效率。本次试验历时半年,由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从工作效率、员工幸福感、女性权益保护、环保经济效应等角度进行同步评估。

  最终研究结果令人感到乐观:缺勤率从每月2天下降到0.7天,离职率下降了57%。研究还发现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幸福感亦获得改善。鉴于“四天工作制”为公司和员工带来的积极影响。91%参与实验的企业都决定在实验结束后继续实行“四天工作制”。

  而在美国,“混合办公”模式却遭遇“开倒车”的情况。“事实上,‘混合办公’已经留在了昨天。为了避免成为下一批裁员的目标,我们早已开启‘内卷模式’,在我周边,坚持‘996’办公的也不在少数。”一位目前供职于美国微软的员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谷歌、微软、脸书等企业曾提出过“支持员工永久在家办公”的理念。还有观点认为,“混合办公”曾一度成为美国科技企业的主流。然而,因科技行业在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又在疫情后遭遇“报复性回落”,员工们的工作时间正在悄悄变长,更多人选择了回到办公室里。

  与美国类似,《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法国很多企业也表示,当前一周工作五天(35小时以上)都不能满足需求,“四天(32小时)工作制就更不要想了”。法国雇主联合会主席德贝兹奥认为,当前需要重新审视工作时长以及法定休假和带薪休假等问题,但工会组织对此并不买账。

  法国当前的纠结与疫情前形成鲜明对比:两年前,法国《解放报》曾在头版刊登“每周工作32 小时(四天)”的畅想,声称 “法国人一周工作四天的诉求一直未被认真对待。而新冠疫情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并开始新的工作方式”。

  在法国五百强企业工作的尤先生认为,如果仅仅是部分企业采取“上四休三”的工作模式,结果并不现实。因为所有的市场不会只开四天——他所说的市场,是广义的,譬如国际金融、贸易等。他认为,法国作为高福利国家,如果按照真实工作时间计算,其政府部门以及某些IT公司早就已经是“四天工作制”的践行者了。“但是在大多数企业很难实行,因为它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尤先生还介绍说,和美国的上班族一样,如今大多数的法国上班族,需要把手上的任务完成后才能下班。

  华南理工大学零工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嘉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公开数据及报道信息来看,全球各个国家每周工作时长变化不一,且驱动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信息科技进步导致的生产力提升和组织调整,例如远程办公、混合工作制、零工经济繁荣等,也有疫情及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如企业减员、缩短工作时间等。整体而言,“上四休三”也好,“混合办公”也好,在全球尚未形成一致的趋势。

  会是未来工作场景的一部分吗?

  根据公开资料,我国劳动者的每周工作时长经历了由“单休”、到“大小周末轮休”、再到“双休”的演变。职工在1994年以前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星期工作6天,周日休息。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所有家务活都只能在周日完成,“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也成为“单休”工作制时代的真实写照。

  1994年初,国务院发布第146号《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宣布实施5.5天工作日,即第一周星期六、星期日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大小周末”依次循环。1995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于同年劳动节开始,“每周5天工作制”正式施行。对此邹嘉亮认为,从“单休”到“双休”,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追求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体现了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日益重视。

  “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的劳动者其实并没有太多休息、休闲的概念,很多情形下是迫于生计、或者是老一辈的奉献精神使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许志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国劳动者每周工作及休息制度的变迁伴随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力、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对于休息、休假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如今“上四休三”的呼声再起,体现了当代职场年轻人新潮的职场伦理观念。“老一辈提倡牺牲个体为集体奉献,但现代年轻人会更关注个体空间、家人陪伴,以及包括休闲娱乐在内的生活品质。”

  休假模式的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个体幸福、雇主效率以及社会经济?李长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工作时间缩短,意味着劳动者能有更多时间进行个人娱乐休闲,而生活质量提高这件事本身也对生产效率提升具有积极效应。此外,社会经济发展之后,居民对更高质量的生活有了新需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将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诸如文旅、娱乐等服务类行业也会因此快速发展。

  更多休假及远程办公会是未来工作场景中的一部分吗?对此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薪宝科技的首席运营官祝施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科技发展为远程办公提供了可行性,很多知识型、创意型的或具备强线上交付属性的工作人员都适合减少在岗时间。让员工有更多自由工作、学习空间有利于提高创造力和自身水平。“再加上企业有完善的能力考核机制和产出评价机制,约束提醒部分自制力弱的员工,让企业和员工都能持续获得自身价值。”

  “或许当下,‘上四休三’还是一个小众而奢侈的话题。但畅想未来,随着AI领域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力大幅提高。每个人都会拥有个人AI助理,大家都会有更多的休闲时间。”许志星在采访最后,向记者表达了“最为乐观角度”的畅想。

更多新闻

上一篇:“补库存”?美国今年或购买1200万桶石油……

下一篇:我国商标品牌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去年打击恶意商标注册37.2万件

相关新闻